澳门新葡萄官方网站是多少|狼队下载官网|逐梦网络信息时空的日子
澳门新葡◈◈◈✿★,机房建设◈◈◈✿★!新葡萄新京◈◈◈✿★,澳门新葡官网◈◈◈✿★!澳门◈◈◈✿★,如今◈◈◈✿★,网络已成为我们学习◈◈◈✿★、工作与生活离不开的工具与环境◈◈◈✿★。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已经无处不在地渗透到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几乎成为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在家庭环境中◈◈◈✿★,网络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网冲浪◈◈◈✿★、在线娱乐◈◈◈✿★、远程教育◈◈◈✿★,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诸如微信等社交平台◈◈◈✿★,让人们可以轻松地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家庭生活◈◈◈✿★。
在工作场所◈◈◈✿★,网络是须臾离不开的工具与环境◈◈◈✿★,无论数据传输◈◈◈✿★、资源共享◈◈◈✿★,还是远程办公◈◈◈✿★、视频会议◈◈◈✿★、协同工作等◈◈◈✿★,都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团队协作◈◈◈✿★。
而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与朋友◈◈◈✿★、家人保持联系◈◈◈✿★。移动互联网则是指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接入网络◈◈◈✿★,进行各种在线活动◈◈◈✿★,如在线购物◈◈◈✿★、网上银行◈◈◈✿★、在线教育等◈◈◈✿★。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是的◈◈◈✿★,如今◈◈◈✿★,我们生活在以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信息社会◈◈◈✿★,生活在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网络已成为整个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命脉◈◈◈✿★,成为我们生活的核心◈◈◈✿★。
毫无疑问◈◈◈✿★,网络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改变并继续改变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
但是◈◈◈✿★,在二十多年前◈◈◈✿★,在上世纪末Internet在席卷全球之际◈◈◈✿★,我们能够想象到我们会如此以赖网络◈◈◈✿★,如此离不开网络吗?
今天◈◈◈✿★,当我们尽享网络带给我们的一切好处之时◈◈◈✿★,我们自然不能忘记世纪之交开创网络信息时代的红火岁月◈◈◈✿★。
20世纪90年代◈◈◈✿★,我们居住的地球上发生的最重大而且意义深远的事件莫过于因特网(Internet)的兴起◈◈◈✿★。
Internet的兴起◈◈◈✿★,使信息技术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技术◈◈◈✿★,使网络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正是以Internet为代表◈◈◈✿★、以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在全球的推进◈◈◈✿★,使人类社会大踏步地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挺进澳门新葡萄官方网站是多少◈◈◈✿★。
这对正在改革开放的中国而言◈◈◈✿★,乘互联网的东风◈◈◈✿★,通过“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蛙跳战略”◈◈◈✿★,无疑是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机遇◈◈◈✿★。
当年◈◈◈✿★,当我们满怀激情拥抱互联网的时候◈◈◈✿★,我们对网络信息时代并未有今天这样深切的体会与感悟◈◈◈✿★。那时◈◈◈✿★,我们被“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的信念所驱动◈◈◈✿★,整个身心被“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初心所激励◈◈◈✿★,义无反顾地投身“开创三晋互联网时代”的伟大战役◈◈◈✿★,全身心地为加速中国现代化进程而奋发战斗◈◈◈✿★。现在回过头来◈◈◈✿★,才更加意识到这一战役对于赶上时代发展步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
二十几年过去了◈◈◈✿★,如今◈◈◈✿★,我们伟大祖国在经历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征程后◈◈◈✿★,正大踏步向强起来的目标迅跑◈◈◈✿★,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中国梦正在亿万中华儿女的奋斗中逐步成为现实◈◈◈✿★。这更激起了对曾经的红火岁月的怀念◈◈◈✿★。
在某种意义上说◈◈◈✿★,我学术上比较成熟后的技术生涯基本上全部奉献给了信息化事业◈◈◈✿★,而我踏上信息化征程就是从“开创三晋互联网时代”战役开始的◈◈◈✿★。
正在以Internet为代表◈◈◈✿★、以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感召下启程的◈◈◈✿★,而我的团队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也正是筹建与诞生于那个年代◈◈◈✿★,并且在“开创三晋互联网时代”的战役中开始成长起来的◈◈◈✿★。
因而◈◈◈✿★,我对网络特别是互联网有一种特别的情愫◈◈◈✿★。作为亲历那个历史过程的过来人◈◈◈✿★,我觉得有责任有义务将这段历史记录下来◈◈◈✿★。
我的学术生涯◈◈◈✿★,是在一次次信息技术革命风云的洗礼中成长起来的◈◈◈✿★。四十年的奋斗历程◈◈◈✿★,经历了无数次重大技术革命◈◈◈✿★,上世纪80年代以微机革命与计算机普及为标志的“第三次浪潮”◈◈◈✿★,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Internet为代表以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本世纪2010年代开始的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一次次洪流巨浪◈◈◈✿★,把我们这代IT人推到了科技革命的潮头——经了风雨◈◈◈✿★,受到了锤炼◈◈◈✿★,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也快速成长成熟起来◈◈◈✿★。
我的学术生涯起步是很晚的◈◈◈✿★,这是我们这代人的宿命——那场“史无前例”的“革命”◈◈◈✿★,致使11年后半才进入高等学府◈◈◈✿★,那时我已逾“而立之年”◈◈◈✿★。1982年1月◈◈◈✿★,我才踏入山西省自动化研究所——一所省级科学技术研究单位的大门◈◈◈✿★,开始了我的学术生涯——从此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结缘◈◈◈✿★,成为我终身为之奋斗学术事业◈◈◈✿★。
刚踏上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航船时◈◈◈✿★,只是凭一时的激情◈◈◈✿★,梦想在第三次浪潮的洪流中博风击雨◈◈◈✿★,做一个时代的弄潮儿◈◈◈✿★,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认识还是非常肤浅的◈◈◈✿★,对从事这门学科的研究开发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基本上缺乏深刻全面的认识◈◈◈✿★,更没有丝毫的思想准备◈◈◈✿★。
第一个感到震撼的就是这一学科知识的更新速度◈◈◈✿★,真可谓“日新月异”◈◈◈✿★,技术进步的飞速◈◈◈✿★,产品的更新换代◈◈◈✿★,令人目接不暇◈◈◈✿★。
是的◈◈◈✿★,在从事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开发的学术生涯中◈◈◈✿★,人们◈◈◈✿★,特别是身处信息革命旋涡的IT人◈◈◈✿★,时时处处都真切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简直犹如过山车一般◈◈◈✿★,常常应接不暇◈◈◈✿★,甚至令人目眩◈◈◈✿★!
记得我们77级学生是1978年3月入校的◈◈◈✿★,我的专业是电子计算机◈◈◈✿★。那时◈◈◈✿★,电子计算机已处在计算机发展史上第四代(1971-1989年)的中期◈◈◈✿★。很快我们就了解到◈◈◈✿★,从集成度来说◈◈◈✿★,第四代属“大规模集成电路(LSI)”(1970s-1980s)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1980s-1990s)阶段◈◈◈✿★。LSI单个芯片上可以包含数千个晶体管◈◈◈✿★,而VLSI单个芯片上可以包含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个晶体管◈◈◈✿★。
而从1946年到1970年仅短短不到30年时间◈◈◈✿★,计算机就经历了第一代电子管时代(1946-1958年)◈◈◈✿★、第二代晶体管时代(1959-1964年)和第三代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65-1970年)◈◈◈✿★!所以◈◈◈✿★,还在这一学科的大学学习奠基期间◈◈◈✿★,就感觉这一学科发展速度的神速◈◈◈✿★!
在校学习时◈◈◈✿★,太原工学院仅有的计算机是国产的小型计算机DJS131◈◈◈✿★。DJS131主机是裸机◈◈◈✿★,必须通过“手拨13条”之后◈◈◈✿★,才能通过纸带穿孔机将操作系统导入内存◈◈◈✿★,计算机才被控制台所控制◈◈◈✿★。
就在上学期间◈◈◈✿★,微处理器8080◈◈◈✿★、8085◈◈◈✿★、M6800◈◈◈✿★、Z80就已问世◈◈◈✿★,大学的微机教程就是以Z80为样机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出现与快速发展◈◈◈✿★,在80年代初引发了以微机革命为特征的第三次浪潮◈◈◈✿★。
1982年到自动化所后◈◈◈✿★,从北京计算机研究所购买的第一台微机BCM-II的CPU也是Z80◈◈◈✿★,操作系统是CP/M◈◈◈✿★。那时◈◈◈✿★,TRS-80型(CPU为Z80)和APPLE-II型(CPU为6502)也已面世◈◈◈✿★。不久◈◈◈✿★,IBM-PC(CPU为8088)成为微机的主流◈◈◈✿★。PC面世后的短短10多年狼队下载官网◈◈◈✿★,微处理器从8086迅速发展出现了80186◈◈◈✿★、80286◈◈◈✿★,以及32位微型计算器80386◈◈◈✿★、80486的等微型计算机产品◈◈◈✿★。1983年我们自动化所引进的微机开发系统DS-287◈◈◈✿★,就可开发基于8086◈◈◈✿★、8088◈◈◈✿★、80186◈◈◈✿★、80286◈◈◈✿★、80386的微处理机应用◈◈◈✿★。
到1990年代◈◈◈✿★,微处理器进入64位阶段◈◈◈✿★。1993年◈◈◈✿★,Intel公司推出了具有64位的内部数据通道的Pentium或称P5(“奔腾”)微处理器◈◈◈✿★,从那时开始◈◈◈✿★,微机向64位跨越◈◈◈✿★,主频也进入了GHz级◈◈◈✿★。
1970年代末在工学院就读时◈◈◈✿★,学校计算机DJS131内存采用的是王安发明的磁芯储存器◈◈◈✿★,存储容量只有64k◈◈◈✿★!
1982年到自动化所后◈◈◈✿★,第一台微机BCM-II的外存是8吋软磁盘◈◈◈✿★,容量尚在KB级◈◈◈✿★,后来软盘技术快速进步◈◈◈✿★,很快升级为5吋◈◈◈✿★,容量达到MB级◈◈◈✿★。90年代◈◈◈✿★,容量为1.44MB的3.5吋软盘大行其道◈◈◈✿★。
大容量的在线外存储器最重要的是硬盘◈◈◈✿★。在硬盘的发展史上◈◈◈✿★,1983年第一款3.5英寸小型硬盘出现◈◈◈✿★,此后硬盘的尺寸在不断缩小◈◈◈✿★,存储容量却快速增大◈◈◈✿★:从MB级(1956~1991年)◈◈◈✿★、GB级(1991~2007年◈◈◈✿★,)◈◈◈✿★,如今◈◈◈✿★,硬盘容量在TB量级提升◈◈◈✿★。
1983年我们自动化所引进的微机开发系统DS-287◈◈◈✿★,硬盘机采用的是“温彻斯特”技术◈◈◈✿★,一个温盘的直径大约是0.5M◈◈◈✿★,厚度约为10CM◈◈◈✿★,存储容量却只有2M◈◈◈✿★!1987年购置的SUN工作站◈◈◈✿★,备份存储装置用的还是顺序访问的磁带机◈◈◈✿★。
以程序设计为例◈◈◈✿★,虽然我参加工作后未曾用二进制机器语言写过程序◈◈◈✿★,但从接近机器语言的汇编语言◈◈◈✿★,到次高级语言◈◈◈✿★、到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全经历过◈◈◈✿★。1982年5月我从福建计算机所购进所内第一台TP-801时◈◈◈✿★,编程使用的是Z80汇编语言◈◈◈✿★,同年8月购进第一台微机BCM-II◈◈◈✿★,开始采用BASIC语言◈◈◈✿★。1986年参加与IIASA的国际合作项目◈◈◈✿★,购进了SUN工作站(这是我国引进的第一台工作站)◈◈◈✿★,宿主编程语言是 C语言◈◈◈✿★。还根据工作的需要◈◈◈✿★,我同时学习了用于科学计算的Forth语言◈◈◈✿★、人工智能语言LISP与PROLOG语言◈◈◈✿★。此后◈◈◈✿★,在计算机应用系统研究开发的过程中◈◈◈✿★,根据应用项目的需要和所采用计算机提供的环境与工具◈◈◈✿★,还学习了ALGOL◈◈◈✿★、 PASCAL◈◈◈✿★、COBOL等语言◈◈◈✿★。
再以操作系统为例◈◈◈✿★,从1982年到1996年我在自动化所工作期间◈◈◈✿★,短短14年时间◈◈◈✿★,操作系统就经历了简单操作系统到Windows操作系统四代◈◈◈✿★!早期的计算机◈◈◈✿★,如DOS操作系统的命令行◈◈◈✿★,非专业人员很难使用◈◈◈✿★。直到Macintosh电脑于1984年发布的创新鼠标和用户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才彻底改变了电脑行业◈◈◈✿★,窗口系统◈◈◈✿★、图形化界面和鼠标的使用◈◈◈✿★,使计算机进入“所见即所得”的大众可方便使用的时代◈◈◈✿★,并向智能化进军◈◈◈✿★。
从大学开始◈◈◈✿★,特别是参加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实践后◈◈◈✿★,才越来越感到这一选择对我今后的人生意味着什么◈◈◈✿★。为了与时俱进◈◈◈✿★,我们IT人不停地更新知识◈◈◈✿★,周期之短◈◈◈✿★,令许多其他专业的学者咂舌◈◈◈✿★!不断接受新方法新技术成为常态◈◈◈✿★,任何时候都无老本可吃◈◈◈✿★,持续学习成为一辈子的宿命——这样◈◈◈✿★,为了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整个人生都沉浸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前进的螺旋式循环之中◈◈◈✿★。
而信息技术的高渗透性◈◈◈✿★,是我从业学科的另一特点◈◈◈✿★。对于从事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与开发的IT人而言◈◈◈✿★,不断拓展知识面成为另一个必须面对的宿命◈◈◈✿★。因为◈◈◈✿★,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与开发的过程◈◈◈✿★,正是信息技术与领域知识结合乃至深度融合的过程◈◈◈✿★,这必然要求从事应用研究与开发的IT人◈◈◈✿★,必须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在推进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信息化过程中◈◈◈✿★,不仅要持续学习与更新自身的信息技术◈◈◈✿★,还要精通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学习与增厚应用领域的知识◈◈◈✿★,并永无终点地在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而且◈◈◈✿★,对各领域知识的掌握运用的精深程度◈◈◈✿★,信息技术与领域知识深度融合的技术与艺术◈◈◈✿★,成为应用研究开发的重要前提——这也更进一步使整个人生都沉浸在持续学习◈◈◈✿★、不断前进的进程中◈◈◈✿★。
而这一持续学习◈◈◈✿★、不懈奋斗之路◈◈◈✿★,促使我拔节式地快速成长◈◈◈✿★,一天恨不得掰作两天用◈◈◈✿★,从而使“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的誓言在心底深处得到了安慰◈◈◈✿★。
在信息技术知识与技术不停学习更新与拓展◈◈◈✿★、信息技术水平持续提升◈◈◈✿★、研究开发能力拔节式增强的同时◈◈◈✿★,命运之神又使我幸运地参与了一系列在国内外影响重大的科研开发项目◈◈◈✿★,如中国国家科委与IIASA的国际合作项目“用于区域整体发展研究的决策支持系统——中国山西案例研究”◈◈◈✿★、“全军军械工作总体发展决策支持系统”◈◈◈✿★、与英国海外开发总署(ODA)的国际合作项目“太原环境与能源效率示范项目”等◈◈◈✿★,在这些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使我有机会与众多科学家与学者如山西大学校长李镇西研究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周大地◈◈◈✿★,煤化工专家澳门新葡萄官方网站是多少◈◈◈✿★、太原工业大学的谢克昌教授◈◈◈✿★,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副主任陈兆莹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校长◈◈◈✿★、大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曲晓飞◈◈◈✿★、山西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的梁嘉骅教授等并肩战斗澳门新葡萄官方网站是多少◈◈◈✿★、协同工作◈◈◈✿★,这样◈◈◈✿★,使我有机会从他们身上汲取更多做人的正能量◈◈◈✿★、做学问的真谛◈◈◈✿★,促使我在学者的道路上大踏步飞跃前进◈◈◈✿★。
在这期间◈◈◈✿★,我感到特别幸运的是受到了诸如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所长李天和教授◈◈◈✿★,我国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与钱学森同舟回到新中国的工程院院士许国志先生◈◈◈✿★,我国系统工程学科研究与学位制度创建人之一的工程院院士王众托教授等国际级大师的谆谆教诲与言传身教◈◈◈✿★,受到了诸如中国系统科学所副所长◈◈◈✿★、我国运筹学创始人之一的顾基发研究员◈◈◈✿★,中国系统科学所副所长邓述慧研究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赵纯均教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孔德涌等大师们的谆谆教诲◈◈◈✿★,使我终身受益匪浅◈◈◈✿★。
我特别感谢与IIASA的国际合作项目“整体发展研究的决策支持系统——中国山西案例研究”◈◈◈✿★,项目不仅使我真正走上了学术道路◈◈◈✿★,并且使我进入了国家级与国际级研究的行列◈◈◈✿★,加上我之后又主持与参与了若干国际合作项目与国家级研究开发项目◈◈◈✿★,使我在更大范围结识了众多知名学者与大家◈◈◈✿★,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国防科技大学政委汪浩少将◈◈◈✿★、曾被称为神童的后成为获得中国大陆第一个管理工程博士学位的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席酉民教授◈◈◈✿★,……
记得第三次浪潮涌来之时◈◈◈✿★,那时是20世纪80年代初◈◈◈✿★,我才刚登上科研开发航船◈◈◈✿★,完完完全全是一个信息技术战线的新兵◈◈◈✿★。我深知自己在学术道路上起步太晚◈◈◈✿★,所以从进入自动化所的第一天起◈◈◈✿★,就只争朝夕◈◈◈✿★,不停地学习◈◈◈✿★,忘我地工作◈◈◈✿★,在研究开发中学习◈◈◈✿★,在学习中勤奋工作◈◈◈✿★,努力攀登学术高峰◈◈◈✿★。那时◈◈◈✿★,首要关注的是自己的学术生命◈◈◈✿★。
与初出茅庐时的1980年代初不同◈◈◈✿★,经过十多年的摸爬滚打◈◈◈✿★,不曾想一旦“知名”了◈◈◈✿★,“此身已非我有”◈◈◈✿★!
作为山西省自动化研究所的所长◈◈◈✿★,关注的是一个所的生存与发展◈◈◈✿★,作为主要学术带头人◈◈◈✿★,要把握研究方向与开发战略◈◈◈✿★,……
渐渐地◈◈◈✿★,我发现问题远不仅仅如此◈◈◈✿★!作为一名技术专家◈◈◈✿★,我的一切◈◈◈✿★,早已属于信息技术事业◈◈◈✿★,作为山西省省级高新技术龙头研究所◈◈◈✿★,自然是为山西省和国家发展整盘棋一个棋子◈◈◈✿★,必须为兴晋富民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披肝沥胆◈◈◈✿★、鞠躬尽瘁◈◈◈✿★!
所以◈◈◈✿★,当20世纪末以Internet为代表◈◈◈✿★、以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席卷全球之际◈◈◈✿★,与经历第一次重大技术革命风云——以微机革命为特征的第三次浪潮不同◈◈◈✿★,我已不仅仅属于我自己◈◈◈✿★,而是迅速被推到全省迎接信息革命挑战的前沿◈◈◈✿★,时代赋予了我更大的责任和使命◈◈◈✿★。关注和考虑的是山西省如何抓住机遇◈◈◈✿★,迎接这场划时代革命的挑战◈◈◈✿★,使山西这一落后的内陆省份◈◈◈✿★,实现蛙跳式跨越发展的大问题◈◈◈✿★。
由于多年信息技术的积累◈◈◈✿★,在1990年代初◈◈◈✿★,当SUN公司提出“网络就是计算机”概念不久◈◈◈✿★,我和自动化所的主要技术骨干就隐约意识到◈◈◈✿★,网络将是未来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因为网络是将信息处理技术即计算机技术同信息传输技术即通信技术深度结合的产物◈◈◈✿★,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广泛应用◈◈◈✿★,必将引发一场巨大的技术革命◈◈◈✿★。
事实上◈◈◈✿★,1984年自动化所引进的M-240D大型计算机◈◈◈✿★,是分时系统的主机—终端模式计算机系统◈◈◈✿★,也称作集中式计算机网络◈◈◈✿★。而现代意义的计算机网络指的是分布式计算网络◈◈◈✿★,称之为分布式计算模式◈◈◈✿★。相对于主机—终端模式计算机系统来说◈◈◈✿★,现代计算机网络(分布式计算模式)中的每台计算机都是独立的◈◈◈✿★。
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后期◈◈◈✿★,计算机网络在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完成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研究◈◈◈✿★,出现了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网络◈◈◈✿★,形成了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即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出现了“开放式的标准化计算机网络”◈◈◈✿★。在开放式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都遵循着共同认可的国际标准◈◈◈✿★,从而可以保证不同厂商的网络产品可以在同一网络中顺利地进行通信◈◈◈✿★。在这期间◈◈◈✿★,我们接触的计算机网络◈◈◈✿★,有Novell网◈◈◈✿★、以太网◈◈◈✿★,后来随着TCP/IP协议的流行◈◈◈✿★,局域网开始向广域互联网发展◈◈◈✿★,……
所以◈◈◈✿★,1995年◈◈◈✿★,当“信息高速公路”刚传入我国◈◈◈✿★,我们自动化所就敏锐地认识到一场巨大信息革命风暴即将来临◈◈◈✿★。并决心站在信息革命的潮头◈◈◈✿★,弄潮Internet◈◈◈✿★,逐梦网络信息时空◈◈◈✿★,引领山西省网络信息技术革命的潮流◈◈◈✿★,开创三晋互联网时代◈◈◈✿★。
就这样◈◈◈✿★,在计算机界奋斗了近20年的我◈◈◈✿★,又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向网络信息技术进军◈◈◈✿★,开始了“逐梦网络信息时空”的日子◈◈◈✿★。在世纪之交的这些年◈◈◈✿★,一直战斗在开创三晋互联网时代战斗的第一线◈◈◈✿★,搏击网络时空◈◈◈✿★,逐梦信息世界◈◈◈✿★,成为山西省网络时代的先行者与开拓者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怀着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誓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的气概◈◈◈✿★,只争朝夕◈◈◈✿★,奋发图强狼队下载官网◈◈◈✿★,进行着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工业化的进程的同时◈◈◈✿★,迎战以微机革命为标志的第三次浪潮的挑战◈◈◈✿★。
进入90年代◈◈◈✿★,就在我主持自动化所工作后不久◈◈◈✿★,人类发展史上又一重大且意义深远的划时代事件发生了——划时代的因特网(Internet)在全球兴起◈◈◈✿★,以Internet为代表◈◈◈✿★、以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滚滚而来◈◈◈✿★。一场更大的挑战摆在现代化道路上迅跑的中华儿女面前◈◈◈✿★。
Internet的兴起◈◈◈✿★,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还处于冷战时期◈◈◈✿★。为了提高军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当时的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设了“阿帕网”(ARPAnet)◈◈◈✿★,并于1969年正式启用◈◈◈✿★。当时仅连接了4台计算机◈◈◈✿★,仅供科学家们进行计算机联网实验用◈◈◈✿★。
到70年代◈◈◈✿★,ARPA又开始用一种新的方法将不同的计算机局域网互联◈◈◈✿★,形成“互联网”◈◈◈✿★,称之为“Internet-work”◈◈◈✿★,简称“Internet”◈◈◈✿★。1982年ARPA将TCP/IP引入互联网◈◈◈✿★,使Internet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1983年◈◈◈✿★,ARPAnet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军用◈◈◈✿★,称为MILNET◈◈◈✿★;另一部分仍称ARPAnet◈◈◈✿★,供民用◈◈◈✿★。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组织(NSF)将分布在美国各地的5个为科研教育服务的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并支持地区网络◈◈◈✿★,形成NSFnet◈◈◈✿★。NSFnet主干网利用了TCP/IP技术◈◈◈✿★,准许各大学◈◈◈✿★、政府或私人科研机构的网络加入◈◈◈✿★。1988年◈◈◈✿★,NSFnet替代ARPAnet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1989年◈◈◈✿★,ARPAnet解散◈◈◈✿★。1992年◈◈◈✿★,美国IBM◈◈◈✿★、MCI◈◈◈✿★、MERIT三家公司联合组建了一个高级网络服务公司(ANS)◈◈◈✿★,建立了一个新的网络◈◈◈✿★,叫做ANSnet◈◈◈✿★,成为Internet的另一个主干网◈◈◈✿★。与NSFnet不同◈◈◈✿★,NSFnet是由国家出资建立的◈◈◈✿★,而ANSnet则是ANS公司所有◈◈◈✿★,从而使Internet开始走向商业化◈◈◈✿★。
因特网(Internet)的出现◈◈◈✿★,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并向全球传播◈◈◈✿★。1995年4月30日◈◈◈✿★,NSFnet正式宣布停止运作◈◈◈✿★。而此时Internet的骨干网已经覆盖了全球91个国家◈◈◈✿★,主机已超过400万台◈◈◈✿★。很快◈◈◈✿★,因特网就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形成了国际化的互联网◈◈◈✿★。
可与这次信息革命比肩的◈◈◈✿★,还要追溯到1840年的工业革命——这场革命引发了工业革命◈◈◈✿★,使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化到工业社会◈◈◈✿★。而这次的信息革命◈◈◈✿★,将引发信息化浪潮◈◈◈✿★,使人类将大踏步地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挺近◈◈◈✿★。
信息革命的浪潮,犹如一道号令◈◈◈✿★,全国上下立即行动起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采用“蛙跳式”模式◈◈◈✿★,充分利用“后发效应”优势◈◈◈✿★,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的战略◈◈◈✿★。处在信息革命风暴前沿的信息技术界◈◈◈✿★,决心抓住信息革命的机遇◈◈◈✿★,迎接“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举”的挑战◈◈◈✿★,在新的历史转折点◈◈◈✿★,变“学习跟跑”为“跟踪创新”奋起直追◈◈◈✿★,努力尽快缩小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差距◈◈◈✿★,在未来实现“弯道超车”的梦想◈◈◈✿★。
当Internet兴起◈◈◈✿★、信息高速公路风靡全球之后◈◈◈✿★,处在信息技术研究开发战线上的我们◈◈◈✿★,立即意识到一场信息革命的风暴必然在全球掀起◈◈◈✿★。
Internet这一覆盖全球的“网络的网络”◈◈◈✿★,构建的不仅仅是全球通信系统◈◈◈✿★,更是使跨时空的信息资源的交流◈◈◈✿★、共享与协同工作成为现实◈◈◈✿★。这样◈◈◈✿★,信息的高速◈◈◈✿★、广泛传送◈◈◈✿★,使世界形成了一个没有边界的信息空间◈◈◈✿★,从而使信息资源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电子邮件◈◈◈✿★、虚拟现实将快速发展◈◈◈✿★,人类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模式将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Internet为代表◈◈◈✿★、以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将人类跨入网络信息时代◈◈◈✿★,人类社会将从物质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转变……
于是◈◈◈✿★,我委派对新兴技术一直比较敏锐的我们自动化所总工程师杨社堂◈◈◈✿★,积极与省科委领导李镇西◈◈◈✿★、高振波交流◈◈◈✿★,阐述我们所对Internet的前瞻认识◈◈◈✿★,希望省科委抓住信息革命的机遇◈◈◈✿★,迅速推进三晋互联网事业的发展◈◈◈✿★。
很快◈◈◈✿★,Internet和“信息高速公路”的旋风就刮到了三晋大地◈◈◈✿★。1994年底至1995年初◈◈◈✿★,省政协委员张基温等人根据全球信息网络的发展趋势和我省的现状◈◈◈✿★,提出了“加速山西省信息高速公路的对策建议”的提案◈◈◈✿★,山西省委◈◈◈✿★、省政府对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
正当山西省科委领导在为开创三晋互联网时代未雨绸缪之际◈◈◈✿★,省政府责成山西省科委对此提案进行研究◈◈◈✿★,对山西省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提出具体实施意见◈◈◈✿★。
作为主管科技◈◈◈✿★、关注明天的山西省科委深感责任重大◈◈◈✿★,决定挑起开创三晋互联网时代的历史使命◈◈◈✿★。为此◈◈◈✿★,时任省科委主任的李镇西委托时任自动化所所长的我◈◈◈✿★,以省科委的名义组织全省计算机◈◈◈✿★、通信◈◈◈✿★、网络信息等方面的专家◈◈◈✿★,对国际互联网和(Internet)“信息高速公路”的兴起所带来的影响及我省的对策进行研讨◈◈◈✿★。
那时◈◈◈✿★,借“科学春天”成立的自动化所◈◈◈✿★,十几年来◈◈◈✿★,通过“引进消化”与“学习跟跑”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洗礼◈◈◈✿★,特别是经过“用于整体发展研究的决策支持系统——中国山西省案例研究”与“全军军械工作总体发展决策支持系统”“太原环境与能源效率示范项目”等国际合作与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的浴火锤炼◈◈◈✿★,已走过艰难的创业阶段◈◈◈✿★,成长并逐渐臻于成熟◈◈◈✿★。而我作为这所以计算机与自动化技术为研究开发为宗旨的研究所的所长◈◈◈✿★,经过近20年在信息技术战线的努力攀登◈◈◈✿★,已成长为一名是IT技术专家◈◈◈✿★。从那时开始◈◈◈✿★,我的一切◈◈◈✿★,早已属于山西省与中国的信息技术事业◈◈◈✿★。所以◈◈◈✿★,一接到李主任的委托后◈◈◈✿★,我就立即付诸行动◈◈◈✿★,组织全省计算机与自动化◈◈◈✿★、通信网络◈◈◈✿★、无线电与信息等方面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经过认真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因特网的兴起◈◈◈✿★,“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在全球的实施◈◈◈✿★,其巨大影响是划时代的◈◈◈✿★。人类正面对一场全球化的信息革命◈◈◈✿★,将引发一场新的经济革命◈◈◈✿★,导致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开始向信息社会过渡◈◈◈✿★。这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对我们这样一个相对落后的内陆省份来说◈◈◈✿★,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由“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催生的信息化◈◈◈✿★,对我省产业结构重组◈◈◈✿★,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振兴三晋◈◈◈✿★,实现“兴晋富民”的战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应该迎接信息革命的严峻挑战◈◈◈✿★,抓住机遇◈◈◈✿★,采用“蛙跳式”战略◈◈◈✿★,实现后来者居上的跨越式发展◈◈◈✿★。许多专家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我将研讨结果梳理总结整理后上报了省科委◈◈◈✿★。在综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1995年3月下旬◈◈◈✿★,山西省科委起草了《关于加快山西省信息化产业发展步伐》的意见◈◈◈✿★,山西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这个意见◈◈◈✿★。
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山西省这样一个落后的内陆省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山西省科委担起开创三晋互联网时代的历史使命◈◈◈✿★。于是◈◈◈✿★,在对国际互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兴起所带来的影响及我省的对策进行研讨的基础上◈◈◈✿★,省科委开始组织制定山西省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规划◈◈◈✿★,全力推进山西省的网络建设和信息化事业发展◈◈◈✿★。
为了更好地启动山西省网络信息化事业◈◈◈✿★,山西省科委决定组织省计委◈◈◈✿★、省交通厅◈◈◈✿★、省卫生厅◈◈◈✿★、省水利厅等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专家赴美对Internet进行考察◈◈◈✿★。1996年6月◈◈◈✿★,考察团考察了旧金山硅谷新技术开发区以及洛杉矶新硅谷和十几家Internet相关公司◈◈◈✿★。通过考察◈◈◈✿★,大大激发了大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展山西省信息事业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与此同时◈◈◈✿★,作为组织上的措施◈◈◈✿★,省科委决定筹建成立集管理与技术开发于一体的部门◈◈◈✿★,进行网络建设和信息化发展的试验和示范◈◈◈✿★。
1996年初◈◈◈✿★,省科委酝酿筹建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6月◈◈◈✿★,省科委从省自动化研究所◈◈◈✿★、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抽调事业心强◈◈◈✿★、技术精湛的网络计算机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人员◈◈◈✿★,组成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筹)◈◈◈✿★。记得当时从省自动化研究所抽调的主要人员有◈◈◈✿★:田沁祥◈◈◈✿★、陈庆伟◈◈◈✿★、郑晓濛◈◈◈✿★、任军◈◈◈✿★、孙跃军◈◈◈✿★、王晓飞◈◈◈✿★、姬有印等◈◈◈✿★;从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主要人员有◈◈◈✿★:余建明◈◈◈✿★、刘军◈◈◈✿★、杜戎平等◈◈◈✿★。
而我则临危受命◈◈◈✿★,担任中心(筹)主任◈◈◈✿★。就这样◈◈◈✿★,在信息革命席卷全球的历史时刻◈◈◈✿★,我又被推到了信息革命的刀口浪尖上◈◈◈✿★。
1997年初◈◈◈✿★,山西省机构编制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多次到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筹)进行了调研和考察◈◈◈✿★。在调研和考察过程中◈◈◈✿★,编办的同志深深为中心的事业心和时代责任感所感动◈◈◈✿★。编办的贺国琳处长说◈◈◈✿★,你们忘我为山西的网络信息化事业努力奋斗◈◈◈✿★、勤奋工作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们◈◈◈✿★。尽管现在编制很紧张◈◈◈✿★,基本上不批新单位◈◈◈✿★,但我们一定努力促成中心的建制◈◈◈✿★。编办的同志汇报后◈◈◈✿★,省长孙文盛非常重视◈◈◈✿★,亲自到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筹)进行了视察◈◈◈✿★。
1997年6月◈◈◈✿★,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正式成立(晋编字[1997]11号)◈◈◈✿★。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山西省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承担计算机网络人才的培训和网络信息咨询服务工作◈◈◈✿★。
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从筹建之日起◈◈◈✿★,就立即投入了搏击信息革命风云◈◈◈✿★、弄潮Internet◈◈◈✿★、开创三晋互联网时代的战斗◈◈◈✿★,踏上了推进网络建设和信息化发展的征程◈◈◈✿★。从此◈◈◈✿★,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就和山西省网络信息化事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从网管中心筹建之日起◈◈◈✿★,为了统一认识◈◈◈✿★,提升大家的自觉性与紧迫感◈◈◈✿★,我就首先组织大家深入学习与认真研究由Internet引发的信息革命的重大意义与深远影响◈◈◈✿★。
大家深刻认识到◈◈◈✿★,Internet的兴起以及由其引发的信息革命◈◈◈✿★,就我们当时的认知能力◈◈◈✿★,对人类的未来会产生的作用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Internet的兴起◈◈◈✿★,使信息技术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技术◈◈◈✿★,它将引发人类社会的网络化数字化革命◈◈◈✿★。它的应用将波及到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划时代的◈◈◈✿★。随着信息革命的推进◈◈◈✿★,信息化将席卷全球◈◈◈✿★,人类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对网络技术与信息知识的依存度将越来越大◈◈◈✿★,信息和知识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关键的要素◈◈◈✿★,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并大踏步地向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迈进◈◈◈✿★。
毫无疑义◈◈◈✿★,网络信息化将成为未来经济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可以说◈◈◈✿★,下一个世纪◈◈◈✿★,谁拥有网络◈◈◈✿★,谁就拥有世界◈◈◈✿★。
通过学习和讨论◈◈◈✿★,大家一直表示◈◈◈✿★,作为Internet的催生儿◈◈◈✿★,开创三晋互联网时代是我们网络管理中心义不容辞的责任与历史使命◈◈◈✿★。我们深知◈◈◈✿★,互联网事业是关系国家◈◈◈✿★、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化与提高综合国力◈◈◈✿★、关乎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大事◈◈◈✿★。我国的工业化目标还远未完成◈◈◈✿★,信息化又箭在弦上◈◈◈✿★。而对山西省这样落后的内地省份◈◈◈✿★,要赶上时代前进步伐◈◈◈✿★,必须面对时代的挑战◈◈◈✿★,听从国家和人民的召唤◈◈◈✿★。于是◈◈◈✿★,我们怀着对“兴晋富民”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以推进全省信息化事业发展作为己任◈◈◈✿★,全身心投入山西省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积极探索发展网络信息化事业◈◈◈✿★,努力开创三晋互联网时代◈◈◈✿★。
早在1995年◈◈◈✿★,当“信息高速公路”刚传入我国◈◈◈✿★,我们就敏锐地认识到信息革命风暴即将来临◈◈◈✿★。在省科委的支持下◈◈◈✿★,自动化所就成立了“山西省Internet省级节点建设”项目组◈◈◈✿★,总工杨社堂为组长◈◈◈✿★,对将Internet引入山西省的实施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开始进行与Internet连接的试验◈◈◈✿★。
1996年初◈◈◈✿★,省网络管理中心筹建工作开始后◈◈◈✿★,原自动化所“山西省Internet省级节点建设”项目组的大部分技术人员进入网络管理中心◈◈◈✿★,继续进行项目的实施工作◈◈◈✿★。
鉴于Internet在全球迅速发展并取得极大成功的经验◈◈◈✿★,我们认识到◈◈◈✿★,互联网事业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是一项涉及全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必须坚持联合与协作的原则◈◈◈✿★,动员各方面的优势◈◈◈✿★,动员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发挥全省的整体优势◈◈◈✿★,去开创这一全新的事业◈◈◈✿★。
我们的思路得到了省科委的全力支持◈◈◈✿★。在山西省科委的倡导下◈◈◈✿★,借鉴Internet在全球迅速发展并取得极大成功的经验◈◈◈✿★,省科委◈◈◈✿★、省计委◈◈◈✿★、省教委◈◈◈✿★、省外经贸厅经过协商◈◈◈✿★,决定按照联合与协作的原则◈◈◈✿★,组建成立由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筹)◈◈◈✿★、省经济信息中心◈◈◈✿★、省教科网网络中心◈◈◈✿★、省外经贸厅信息中心组成的虚拟联合体——中国山西省信息发布中心◈◈◈✿★,以加强全省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的协作◈◈◈✿★,统一组织信息◈◈◈✿★,统一向国内外发布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权威性和安全性◈◈◈✿★。
山西省信息发布中心为三级联合机构◈◈◈✿★:领导组由省长孙文盛挂帅◈◈◈✿★,协调组组长由省科委副主任高振波担任◈◈◈✿★。开发实施组组长由省网络管理中心(筹)主任的我担任◈◈◈✿★,“中心”办公室设在省网络管理中心(筹)◈◈◈✿★。
山西省信息发布中心成立后◈◈◈✿★,各组成单位互相学习◈◈◈✿★、共同探讨Internet技术◈◈◈✿★,迅速投入了山西省网络信息化建设◈◈◈✿★,努力开创三晋互联网时代◈◈◈✿★。
在各自主管委厅的支持下◈◈◈✿★,我和省经济信息中心的张如浩◈◈◈✿★、省教科网网络中心的任新华◈◈◈✿★、省外经贸厅信息中心的孔铁亮◈◈◈✿★,以及杨社堂◈◈◈✿★,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建设三晋互联网的实施方针和技术路线进行了深入研讨◈◈◈✿★,进而制定了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决定紧紧围绕互联网的核心功能◈◈◈✿★,首先抓好网络建设与信息资源开发作为中心任务◈◈◈✿★:一是通过山西省科技信息网◈◈◈✿★、省经济信息网◈◈◈✿★、省教育科研网◈◈◈✿★、省外经贸网的建设为全省网络建设与网络互联进行示范◈◈◈✿★,二是通过开发创建山西省第一个Internet网站网站——“中国山西之窗”◈◈◈✿★,促进全省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快速发展◈◈◈✿★,并为构建山西省信息资源库奠定基础◈◈◈✿★。省信息发布中心批准了我们的规划与实施方案◈◈◈✿★。
方案确定后◈◈◈✿★,省经济信息中心◈◈◈✿★、省教科网网络中心◈◈◈✿★、省外经贸厅信息中心和我们省网络管理中心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启动了省科技信息网◈◈◈✿★、省经济信息网◈◈◈✿★、省教育科研网◈◈◈✿★、省外经贸网的建设工程◈◈◈✿★,并很快进入了网络建设的高潮◈◈◈✿★。与此同时◈◈◈✿★,在我们中心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下◈◈◈✿★,并将山西省信息发布中心各组成单位参加“中国山西之窗”的技术人员集中在我们网络管理中心◈◈◈✿★,由我担任总设计师◈◈◈✿★,以“让世界了解山西◈◈◈✿★,让山西走向世界”为宗旨◈◈◈✿★,精心策划◈◈◈✿★、认真设计◈◈◈✿★,协同工作◈◈◈✿★,努力开发一流的Internet站点◈◈◈✿★,精心构建三晋第一个网上信息系统——“中国山西之窗”◈◈◈✿★。
经过近2个多月的紧张工作◈◈◈✿★,省科技信息网◈◈◈✿★、省经济信息网◈◈◈✿★、省教育科研网◈◈◈✿★、省外经贸网原型系统建成◈◈◈✿★,“四网”完成了互联并实现了与Internet的导通◈◈◈✿★,三晋第一个网上信息系统——“中国山西之窗”的雏形系统也开发成功◈◈◈✿★。雏形系统以“让世界了解山西◈◈◈✿★,让山西走向世界”为宗旨◈◈◈✿★,开发了包括山西省自然和地理◈◈◈✿★、政治和经济◈◈◈✿★、科技和教育◈◈◈✿★、历史和文化以及民俗民风◈◈◈✿★、风土人情等多方面◈◈◈✿★、各个层次内容的栏目◈◈◈✿★,全方位多角度地向世界展示山西◈◈◈✿★。
1996年12月27日澳门新葡萄官方网站是多少◈◈◈✿★,省科委◈◈◈✿★、省计委◈◈◈✿★、省教委◈◈◈✿★、省外经贸厅在太原并州饭店召开了“四网一窗”开通仪式新闻发布会◈◈◈✿★。
在主席台上就座的从左到右是◈◈◈✿★:省科委高振波副主任◈◈◈✿★、工大谢克昌校长◈◈◈✿★、David yuan(亚商联)◈◈◈✿★、省科委李镇西主任◈◈◈✿★、王昕副省长◈◈◈✿★、省计委任小刚总经济师◈◈◈✿★、Brind zhu(亚商联)◈◈◈✿★、外经贸厅王步祥副厅长◈◈◈✿★、省教委杨树国副主任◈◈◈✿★、杨世春副主任
出席会议的领导有王昕副省长◈◈◈✿★,省科委◈◈◈✿★、省计委◈◈◈✿★、省教委◈◈◈✿★、省外经贸厅的领导以及亚商联的David yuan◈◈◈✿★、Brind zhu等◈◈◈✿★。
“四网一窗”开通仪式新闻发布会向全社会宣布◈◈◈✿★:省科技信息网◈◈◈✿★、省经济信息网◈◈◈✿★、省教育科研网◈◈◈✿★、省外经贸网正式投入运行◈◈◈✿★,并与Internet导通◈◈◈✿★。三晋第一网站——“中国山西之窗”在山西省的站点(当时域名为◈◈◈✿★,后更名为)和美国洛杉矶(镜像站点)()正式上网并开通运行◈◈◈✿★。
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掌握先进的Internet技术◈◈◈✿★,在1996年到美国进行考察期间◈◈◈✿★,山西省科委就与亚洲商联达成协议◈◈◈✿★,一致同意建立合作关系◈◈◈✿★,并决定派一批网络技术人员到美国亚洲商联进行培训◈◈◈✿★,学习Internet技术◈◈◈✿★。1997年4月至10月◈◈◈✿★,省网络管理中心◈◈◈✿★、省经济信息中心◈◈◈✿★、省教科网网络中心◈◈◈✿★、省外经贸厅信息中心等单位选拔了一批网络技术人员组成团队◈◈◈✿★,赴美进行了Internet技术的学习培训◈◈◈✿★,为我省培养了最早的一批掌握Internet技术的网络技术人才◈◈◈✿★。
1997年4月◈◈◈✿★,山西省信息化工作领导组正式成立◈◈◈✿★,省长孙文盛任组长◈◈◈✿★。山西省信息化工作领导组下设专家组和办公室◈◈◈✿★,并建立了网络建设规划专业组◈◈◈✿★、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专业组和信息产业专业组◈◈◈✿★,分别由省计委◈◈◈✿★、省科委和省经贸委牵头◈◈◈✿★。具体实施由相应的信息中心负责◈◈◈✿★。
就此◈◈◈✿★,在省信息化工作领导组的指导下◈◈◈✿★,在省信息发布中心的领导下◈◈◈✿★,省网络管理中心◈◈◈✿★、省经济信息中心◈◈◈✿★、省教科网网络中心◈◈◈✿★、省外经贸厅信息中心全面投入开创三晋互联网时代的战斗◈◈◈✿★。
山西省信息发布中心的建立◈◈◈✿★,省科技信息网◈◈◈✿★、省经济信息网◈◈◈✿★、省教育科研网◈◈◈✿★、省外经贸网与Internet导通并投入运行◈◈◈✿★,和“四网一窗”的开通◈◈◈✿★,极大地推动了山西省网络建设与信息化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山西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网站建设也如火如荼展开◈◈◈✿★。到1997年底◈◈◈✿★,提供ISP◈◈◈✿★、ICP服务的Internet站点仅在太原市已逾10多个◈◈◈✿★。
从此◈◈◈✿★,开创山西省互联网时代的序幕全面拉开◈◈◈✿★,山西省网络建设和信息化事业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由Internet引发的全球互联网建设◈◈◈✿★,不仅要建设互联互通的网络基础设施◈◈◈✿★,还要实现与Internet的导通◈◈◈✿★,使中国的互联网成为全球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成为地球村的一员◈◈◈✿★。
我们省网络管理中心从筹建开始◈◈◈✿★,就把引进◈◈◈✿★、应用◈◈◈✿★、推广Internet技术作为开创三晋互联网的切入点◈◈◈✿★,把共享互联网无与伦比的快捷通信交互以及浩瀚的信息资源作为网络建设与信息资源开发的首要任务◈◈◈✿★。
根据中心制定的战略和目标◈◈◈✿★,为了构建山西的信息高速公路◈◈◈✿★,抢占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开创三晋的互联网时代◈◈◈✿★,在省科委的支持下◈◈◈✿★,中心决定肩负起将Internet引入山西的历史责任◈◈◈✿★,实现与Internet的连接◈◈◈✿★,提供通向Internet的通道◈◈◈✿★,承担起Internet接入的历史使命◈◈◈✿★,以推进三晋的互联网时代的建设和发展◈◈◈✿★。
关于我国和因特网(Internet)建立关系的过程◈◈◈✿★,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1993年3月2日◈◈◈✿★,由于工作的关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通过日本同行连上Internet◈◈◈✿★,接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64K专线正式开通◈◈◈✿★。虽然当时线路只在高能所内部使用◈◈◈✿★,且没有申请中国自己的域名◈◈◈✿★,但已经使得Internet开始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开始了我们的未来之路◈◈◈✿★。
1994年4月20日◈◈◈✿★,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简称NCFC)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第77个国家◈◈◈✿★。
早在1995年◈◈◈✿★,当信息高速公路传入山西之后◈◈◈✿★,山西省科委就委托时任自动化所总工的杨社堂组织一批计算机技术人员成立“山西省Internet省级节点建设”项目组◈◈◈✿★,对Internet进行深入研究◈◈◈✿★,并开始进行与Internet连接的试验◈◈◈✿★。
省网络管理中心筹建工作开始后◈◈◈✿★,原自动化所从事“山西省Internet省级节点建设”研究的项目组成员◈◈◈✿★,大部分都跟随我一起参加了筹建中心的工作(这批人员后来成为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的骨干)◈◈◈✿★。1996年6月◈◈◈✿★,我们网络管理中心(筹)通过清华大学网络中心以DDN方式与Internet实现了导通◈◈◈✿★。同时◈◈◈✿★,还通过泛美二号经国家科技信息网络中心到金桥网(GBNet)与Internet导通◈◈◈✿★。这样◈◈◈✿★,我们中心就成为最早将Internet引入山西省的互联网开拓者◈◈◈✿★。
1996年12月◈◈◈✿★,《Internet网络省级节点工程》由省计委◈◈◈✿★、省科委正式批准列项◈◈◈✿★,由我们省网络管理中心(筹)实施◈◈◈✿★,三晋互联网建设全面展开◈◈◈✿★。
“四网一窗”开通之后◈◈◈✿★,社会上对Internet接入需求迅速增加◈◈◈✿★。为此◈◈◈✿★,我们网络管理中心加快了与Internet的导通线路建设◈◈◈✿★,逐步拓展网络的通路和带宽◈◈◈✿★。
1997年初◈◈◈✿★,中心通过VAST网与国家科技信息网实现了互连◈◈◈✿★,形成了与Internet另一条通路◈◈◈✿★。VSAT网采用时分多地址系统(TDM/TDMA)的卫星通信体制◈◈◈✿★,设备选用美国休斯公司的PES6000系统◈◈◈✿★。卫星工作频段选择亚洲二号KU频段◈◈◈✿★,即下行10.95-12.75GHZ◈◈◈✿★,上行14-14.5GHZ◈◈◈✿★。系统出境载波速率为512kbps◈◈◈✿★,入境载波速率为128kbps◈◈◈✿★。
由于VAST网传输带窄◈◈◈✿★,又有雨衰等固有弱点◈◈◈✿★,对增加Internet接入效果不明显◈◈◈✿★,难于满足用户对接入带宽的需求◈◈◈✿★。为此◈◈◈✿★,中心又开通新的一条独享的直通北京的DDN线路◈◈◈✿★,而将VSAT系统作为备份通路◈◈◈✿★。
当ISP服务开展以后◈◈◈✿★,接入用户逐渐增加◈◈◈✿★,访问率提高◈◈◈✿★,流量显著不断增大(到1998年底◈◈◈✿★,下行国际出口信息流量已超过2G)◈◈◈✿★,为了满足用户对接入带宽的需求◈◈◈✿★,中心又及时增加线年上半年◈◈◈✿★,接到CERNet的线K◈◈◈✿★。同时又开辟了接到国家科技信息网(中国信息研究所网络中心)独享的64K DDN线路◈◈◈✿★,随着信息流量的增加和接入用户的增多◈◈◈✿★,后拓为256K◈◈◈✿★。
为了提高城域间的访问速度◈◈◈✿★,1998年开始◈◈◈✿★,中心先后与太原电视台数据通信中心◈◈◈✿★、省经济信息中心◈◈◈✿★、太原理工大学网络中心实现了ATM城域网互联◈◈◈✿★。
为了向用户提供接入Interne t的地址要求◈◈◈✿★,开始中心向清华大学网络中心申请了4个C类地址(1024个)◈◈◈✿★,后来◈◈◈✿★,随着接入用户的增加◈◈◈✿★,中心又向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申请了7个C类地址(1792个)◈◈◈✿★。这样◈◈◈✿★,向用户提供接入Internet的地址总数就为11个C类地址(2816个)◈◈◈✿★。
就山西当时的情况而言◈◈◈✿★,1996年到1997年◈◈◈✿★,虽然山西省数据通信局和太原市数据通信局成立后迅速建设了分组交换网和数字数据网(DDN)◈◈◈✿★,中国计算机互联网也在太原建立了节点◈◈◈✿★,但当时在太原和全省范围内仅开始提供线路服务◈◈◈✿★,还没有一家能提供全面ISP服务的供应商◈◈◈✿★,Internet接入当时在山西省还是空白◈◈◈✿★。
为了适应社会上不断增加的接入Internet的需求◈◈◈✿★,在进行与Internet的导通线路建设的同时◈◈◈✿★,我们中心决定开展山西省互联网网络接入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
在建设方针和策略的指导下◈◈◈✿★,在认真学习与研究Internet接入技术的同时◈◈◈✿★,我组织中心的技术人员精心制定了建设与设计方案◈◈◈✿★、实施步骤◈◈◈✿★。建立了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的通信系统◈◈◈✿★,配置了包括DNS服务器◈◈◈✿★、E-mail服务器◈◈◈✿★、FTP服务器◈◈◈✿★、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等的服务器系统◈◈◈✿★,为保证电源系统的安全可靠◈◈◈✿★,还配置了包括UPS在内的电源系统◈◈◈✿★。
在系统软件的配置上◈◈◈✿★,我们采用源代码开放系统◈◈◈✿★,在后台配置安全性较高的Red Hat Linux◈◈◈✿★;在管理软件和应用软件的配置上◈◈◈✿★,我们借鉴网上自由或共享软件◈◈◈✿★,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创新◈◈◈✿★,自主开发了网控和管理软件◈◈◈✿★,如计时和统计流量软件◈◈◈✿★、计费软件◈◈◈✿★、认证软件◈◈◈✿★、网管软件等◈◈◈✿★。这样既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又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易维护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而且锻炼队伍◈◈◈✿★,提高了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网络信息技术人才◈◈◈✿★。
在建设山西省互联网中心的过程中◈◈◈✿★,我们构建了接入支撑环境◈◈◈✿★,为用户提供DDN◈◈◈✿★、微波和DDR等多种接入方式◈◈◈✿★。为了满足个人用户的接入需求◈◈◈✿★,和太原市电信局申请了16条电话线路用作数据通信◈◈◈✿★,增加了Modem Pool访问服务器以满足拨号业务的需求◈◈◈✿★。
随着网络通信线路与Internet的导通◈◈◈✿★,以及互联网网络接入服务中心的建立◈◈◈✿★,为开展Internet接入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心向全社会提供的ISP服务主要包括◈◈◈✿★:接入服务◈◈◈✿★、电子邮件服务◈◈◈✿★、服务器托管◈◈◈✿★、虚拟主机◈◈◈✿★、信箱租赁服务等◈◈◈✿★。
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宣传Internet的重要作用和应用前景◈◈◈✿★,采取各种措施与办法◈◈◈✿★,吸引广大用户对Internet的兴趣和对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并在服务上提供一些优惠措施◈◈◈✿★,例如◈◈◈✿★,对要求虚拟主机和服务器托管服务的◈◈◈✿★,一般免费提供一个IP地址◈◈◈✿★。
一般个人用户采用PSTN方式接入(中心设立了ModemPool◈◈◈✿★,申请了16条电话专线供接入用)◈◈◈✿★,集团用户采用微波和DDN方式◈◈◈✿★。到1998年◈◈◈✿★,接入中心的集团用户8个◈◈◈✿★,个人用户为30多个◈◈◈✿★。在中心机房托管的主机有忻州农业信息网站◈◈◈✿★、山西农业智能信息网站◈◈◈✿★、山西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网站◈◈◈✿★、山西商会网站等十多家◈◈◈✿★。之后◈◈◈✿★,还在中心建立了山西电视台◈◈◈✿★、山西东大公司◈◈◈✿★、人民代表报◈◈◈✿★、太原机场◈◈◈✿★、山西土地◈◈◈✿★、山西科摩资讯公司等6个虚拟网站◈◈◈✿★。
在我们团队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心成为山西省最早的ISP服务提供者◈◈◈✿★。山西的用户开始就是从这里走向Internet的◈◈◈✿★。
计算机网络上的各项网络服务虽然名目繁多◈◈◈✿★,归根到底最终提供给用户的主要是信息服务◈◈◈✿★。没有充足的信息资源的网络◈◈◈✿★,不过是镜花水月◈◈◈✿★、太虚幻境◈◈◈✿★。人们愿意遨游Internet◈◈◈✿★,首先是因为Internet具有浩瀚的信息资源和知识◈◈◈✿★。
在开展以接入服务为主体的ISP服务的同时◈◈◈✿★,我们很快开发了提供信息服务为主体的信息服务环境◈◈◈✿★,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开始提供以信息服务为主体的ICP服务◈◈◈✿★。
1996年12月“四网一窗”开通以后◈◈◈✿★,“中国山西之窗”成为三晋第一个网上信息系统◈◈◈✿★,以“让世界了解山西◈◈◈✿★,让山西走向世界”为宗旨◈◈◈✿★,全方位地多角度向世界展示山西◈◈◈✿★。
在前期◈◈◈✿★,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既负责山西省信息发布中心各组成单位开发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又负责“中国山西之窗”的策划◈◈◈✿★、设计和集成◈◈◈✿★。但到1998年◈◈◈✿★,由于省经济信息网◈◈◈✿★、省教育科研网◈◈◈✿★、省外经贸网等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开始专注专业信息资源的开发◈◈◈✿★,这样◈◈◈✿★,前期将省经济信息中心◈◈◈✿★、省教科网网络中心◈◈◈✿★、省外经贸厅信息中心等单位的技术人员集中在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开发的方式已不适应新的情况◈◈◈✿★。为此◈◈◈✿★,山西省信息发布中心决定采取分散开发的方式◈◈◈✿★,并根据各单位的所在领域的特点和资源占有情况◈◈◈✿★,对开发内容进行了新的分工◈◈◈✿★。
鉴于这种情况◈◈◈✿★,在加强管理和协调工作的基础上◈◈◈✿★,在总结“中国山西之窗”前期开发经验的同时◈◈◈✿★,我们强化了策划◈◈◈✿★、设计环节◈◈◈✿★,增加和充实了“中国山西之窗”的开发力量◈◈◈✿★,除经济◈◈◈✿★、教育◈◈◈✿★、经贸等方面的信息资源由省经济信息中心◈◈◈✿★、省教科网网络中心◈◈◈✿★、省外经贸厅信息中心开发外◈◈◈✿★,省网络管理中心负起全责◈◈◈✿★,除科技信息资源的开发责无旁贷外◈◈◈✿★,涉及山西省自然和地理◈◈◈✿★、政治和历史◈◈◈✿★、文化和民俗民风等多方面的信息资源◈◈◈✿★,都全力开发◈◈◈✿★。同时与山西省信息发布中心各组成单位加强学习和交流◈◈◈✿★,采取上传和链接等多种方式◈◈◈✿★,以保证“中国山西之窗”中资讯的权威性◈◈◈✿★。
1996年底推出的“中国山西之窗”第一版主要栏目有◈◈◈✿★:山西省情 ◈◈◈✿★、工商博览◈◈◈✿★、招商引资◈◈◈✿★、山西旅游◈◈◈✿★、教育文化◈◈◈✿★、山西科技◈◈◈✿★、对外贸易◈◈◈✿★、新闻与消息◈◈◈✿★、休闲娱乐等◈◈◈✿★。
在1996年第一版山西之窗的基础上◈◈◈✿★,1997年和2000年◈◈◈✿★,“中国山西之窗”经历了两次重大改版◈◈◈✿★,内容从简单到丰富◈◈◈✿★、方式从单向到交互◈◈◈✿★、充分展示了山西省的省情风貌◈◈◈✿★、风土人情◈◈◈✿★,广泛吸纳和汇聚人气◈◈◈✿★,使得“中国山西之窗”在2000年时逐渐成为山西省信息量最大◈◈◈✿★、影响最大的第一门户网站◈◈◈✿★,成为人们了解山西的首选站点◈◈◈✿★。
在推动科技兴晋战略的过程中◈◈◈✿★,科技已经比任何时候都更深入地渗透到各行各业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Internet的发展史来说◈◈◈✿★,科技也是最先进入这一飞速发展的领域的◈◈◈✿★。为了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在不断深入开发“中国山西之窗”的同时◈◈◈✿★,1997年◈◈◈✿★,我们网络管理中心又建设了以科技信息为主体的综合网上在线信息系统“山西资讯”(shanxi Info)◈◈◈✿★。中心坚持2C原则◈◈◈✿★,和省科技情报研究所联合着力开发了以科技信息为主题◈◈◈✿★、集经济◈◈◈✿★、社会◈◈◈✿★、教育及文化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山西资讯”◈◈◈✿★。1997年6月◈◈◈✿★,我们网络管理中心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签订了合同◈◈◈✿★,参加了由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组织◈◈◈✿★、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牵头实施的ChinaInfo工程◈◈◈✿★,建立了ChinaInfo山西分中心◈◈◈✿★,成为国家科委科技信息网ChinaInfo的省级节点◈◈◈✿★,“山西资讯”成为国家科技信息网上信息系统ChinaInfo的省级分系统◈◈◈✿★。
“山西资讯”的开发上网◈◈◈✿★,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信息最新生产力的作用◈◈◈✿★,大大提高了科技显示度◈◈◈✿★,推进科技兴晋战略的尽快实现◈◈◈✿★。
我们网络管理中心不仅自身大力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并依托“中国山西之窗”和“山西资讯”两大网站◈◈◈✿★,积极开展ICP服务◈◈◈✿★,而且本着2C(协作和合作)原则◈◈◈✿★,与山西省信息发布中心的成员单位省经济信息中心◈◈◈✿★、省教科网网络中心◈◈◈✿★、省外经贸厅信息中心以及后来加入的省经贸委◈◈◈✿★、省社科院◈◈◈✿★、省煤炭厅等部门和单位进行学术与技术交流◈◈◈✿★,联合开发信息资源◈◈◈✿★,还和太原电信数据局◈◈◈✿★、太原电视台数据通信中心等网络信息单位协作拓展ICP服务领域◈◈◈✿★,开辟BBS◈◈◈✿★、大槐树聊天室◈◈◈✿★、山西论坛等交互服务内容◈◈◈✿★,共同推动山西省网络信息化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当以Internet为代表◈◈◈✿★、以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的飓风吹到神州大地之时◈◈◈✿★,山西省科委就清醒地意识到◈◈◈✿★,Internet的兴起和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潮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乃至人类的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深远影响◈◈◈✿★,认识到网络构筑和信息资源开发是未来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所以◈◈◈✿★,决定通过示范◈◈◈✿★,全力推进全省的网络建设和信息化事业的发展◈◈◈✿★。
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任何一次产业革命◈◈◈✿★,都是源于科技的重大创新◈◈◈✿★,信息革命也是如此◈◈◈✿★。山西省信息发布中心成立后◈◈◈✿★,在推动全省国民经济各行业信息化的同时◈◈◈✿★,省科委分析国际互联网在全球发展的经验◈◈◈✿★,根据Internet发展史上科技领域的先导作用◈◈◈✿★,决定从建立科技信息网着手◈◈◈✿★,对山西省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进行引导和示范◈◈◈✿★,进而全力推动山西省网络信息化事业◈◈◈✿★。
毫无疑义◈◈◈✿★,开创网络信息时代◈◈◈✿★,最最基础也是最最重要的任务是网络建设◈◈◈✿★,就是修筑“信息高速公路”◈◈◈✿★。因此◈◈◈✿★,由Internet催生的我们网络管理中心◈◈◈✿★,从筹建之日起◈◈◈✿★,就把“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列为首要任务◈◈◈✿★。并根据省科委的决策◈◈◈✿★,把建设山西省科技信息网◈◈◈✿★,作为开创三晋网络信息时代的重要任务◈◈◈✿★,全力推进◈◈◈✿★,下大力气抓紧抓好◈◈◈✿★。
首先◈◈◈✿★,通过深入研究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我们确定了山西省科技信息网建设的目标◈◈◈✿★、任务与实施步骤◈◈◈✿★,制定了山西省科技信息网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策略◈◈◈✿★,有计划分步骤扎扎实实展开了山西省科技信息网的建设◈◈◈✿★。
山西省科技信息网的省级节点设在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山西省科技信息网的建设◈◈◈✿★、运行◈◈◈✿★、管理也由我们网络中心负责◈◈◈✿★。
1996年初◈◈◈✿★,我们启动了山西省科技信息网络中心的建设工程◈◈◈✿★,省科技信息网络中心的建设目标是使之成为省级科技网网络管理中心◈◈◈✿★、网络运行控制中心◈◈◈✿★、科技信息资源开发中心◈◈◈✿★、网络技术的学术研究基地◈◈◈✿★、网络信息技术人才培训中心◈◈◈✿★。
为了使山西省科技信息网成为开放的◈◈◈✿★、社会化的具有综合处理能力和服务功能的◈◈◈✿★、以科技为基础◈◈◈✿★、包括全方位信息的地域网◈◈◈✿★,网络中心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目标◈◈◈✿★,是使其成为与中国科技信息网络相连接◈◈◈✿★、与山西省各专业网◈◈◈✿★、地域网相连接的◈◈◈✿★、能保证预期性能充分发挥的省级中心◈◈◈✿★。
早在1995年9月◈◈◈✿★,我们就进行了与Internet连接试验◈◈◈✿★,以DDR方式通过清华大学与Internet实现了导通◈◈◈✿★。此后◈◈◈✿★,在取得来自清华大学网络中心的4个C类IP地址后又进行了接入试验◈◈◈✿★,并初步形成了网络运控中心的雏型系统◈◈◈✿★。
在充分分析雏型系统监测数据与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建设规划目标◈◈◈✿★,根据现状和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出网络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对网络通信系统◈◈◈✿★,DNS◈◈◈✿★、E-mail◈◈◈✿★、Web◈◈◈✿★、数据库等服务器系统◈◈◈✿★,运行管理控制平台◈◈◈✿★、系统部署与集成方式◈◈◈✿★、设备配量与选型等进行了全面设计◈◈◈✿★。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坚决贯彻“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实施◈◈◈✿★。设备配量与选型在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有机统一”的基础上◈◈◈✿★,采用“渐进式滚动发展”策略◈◈◈✿★,以满足应用需求为基准◈◈◈✿★,且在最适当时机购置设备◈◈◈✿★,有计划地构建系统◈◈◈✿★。在系统发展进化过程中◈◈◈✿★,性能不再满足发展进化的需求时◈◈◈✿★,采取“下移”策略◈◈◈✿★,尽可能发挥其性能潜力◈◈◈✿★。
例如◈◈◈✿★,系统初建时◈◈◈✿★,选择CISCO2511为主路由器◈◈◈✿★;当接入与访问用户增加到2511不敷应用时◈◈◈✿★,系统又增配了CISCO3600路由器◈◈◈✿★,并将之设为主路由器◈◈◈✿★;系统进一步扩展后◈◈◈✿★,系统又部署了CISCO4500为核心路由器◈◈◈✿★,3600“下移”为边界路由器◈◈◈✿★。UPS电源系统◈◈◈✿★,最开始为4小时3KVA◈◈◈✿★,后拓展为8小时10KVA◈◈◈✿★,现在中心的UPS电源系统总容量为8小时28KVA◈◈◈✿★。
我们一直坚持“在最适当时机购置设备”的原则◈◈◈✿★。例如数据库服务器配置◈◈◈✿★,存储容量的配置如Raid的购置与扩展从信息量和存取需求出发进行◈◈◈✿★。由于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与制度的制约◈◈◈✿★,加上行业◈◈◈✿★、部门◈◈◈✿★、单位所有的利益驱动◈◈◈✿★,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率往往不被人们用心◈◈◈✿★,“反正是国家的钱”◈◈◈✿★,致使高配置设备低利用甚至不利用◈◈◈✿★、造成资金积压◈◈◈✿★、设备贬值的现象司空见惯◈◈◈✿★。我们认为◈◈◈✿★,这种置国家利益与人民血汗于不顾的“阔少爷”和“败家子”作风◈◈◈✿★,必须坚决反对◈◈◈✿★。这样实施的结果◈◈◈✿★,既保证了系统的先进性◈◈◈✿★,避免了资金的积压◈◈◈✿★,保护了投资◈◈◈✿★,又大大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性能价格比◈◈◈✿★,有效降低了系统建设成本◈◈◈✿★,也满足了系统发展进化的需求◈◈◈✿★。
考虑到现实与发展◈◈◈✿★、管理与应用的实际情况◈◈◈✿★,设备选型采取了混合型平台◈◈◈✿★:管理基于LINUX系统及主机◈◈◈✿★,应用基于Windows系统及主机◈◈◈✿★。这样既可保证网络运行的稳定可靠安全◈◈◈✿★,又能满足大量用户基于Windows和Wintel的现实◈◈◈✿★。
为了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有效运行◈◈◈✿★,为了提高信息资源开发的效率与质量◈◈◈✿★,在加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基础上◈◈◈✿★,注重网络管理◈◈◈✿★、运行控制与安全系统狼队下载官网◈◈◈✿★、开发工具与环境的建设与开发◈◈◈✿★。
在基本硬软件环境支撑下◈◈◈✿★,我们建设了服务于研究与开发的工具与环境◈◈◈✿★。为了适应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和硬软件系统战国纷争的局面◈◈◈✿★,以及网络与系统异构◈◈◈✿★、多种体系架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浏览器◈◈◈✿★、服务器◈◈◈✿★、开发语言等并存的现实◈◈◈✿★,我们逐步建设了支撑跨平台开发的平台◈◈◈✿★,开发了适应现实与促进各种技术与手段的开发工具与环境◈◈◈✿★,并在研究与开发的进程中不断完善◈◈◈✿★。
在安全体系的建设中◈◈◈✿★,形成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系统安全全方位的系统◈◈◈✿★,既注重物理技术系统的建设◈◈◈✿★,又重视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
在网络管理◈◈◈✿★、运行控制与安全系统◈◈◈✿★、开发工具与环境的建设与开发中◈◈◈✿★,坚持引进与开发并重◈◈◈✿★、以自主开发为主的方针◈◈◈✿★,实施基于开放源代码基础上开发运控管理软件的策略◈◈◈✿★,通过引进相应的开放源代码软件并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自主开发完成◈◈◈✿★。特别是在系统建设初期◈◈◈✿★,鉴于Internet技术是全新的技术◈◈◈✿★,网络系统建设是一全新的业务◈◈◈✿★,没有现成的规律和经验可以借鉴◈◈◈✿★,这方面的人才也比较缺乏◈◈◈✿★,所以◈◈◈✿★,山西省科技信息网络中心的网管软件◈◈◈✿★、运行控制软件◈◈◈✿★、安全防护软件◈◈◈✿★、E-mail管理软件等◈◈◈✿★,以及开发工具基本上是自主开发的◈◈◈✿★。当系统规模扩张到一定规模◈◈◈✿★、应用开发任务越来越多◈◈◈✿★、越来越庞大和复杂时◈◈◈✿★,由于专业研究方向和人才技术结构的限制◈◈◈✿★,对于大型复杂的网络管理和运行控制系统◈◈◈✿★,才引进专业公司的软件系统◈◈◈✿★。例如◈◈◈✿★,到2004年◈◈◈✿★,我们才引进了安宁公司的E-mail管理软件◈◈◈✿★,替换了我们自主开发的规模相对较小◈◈◈✿★、性能相对较弱的E-mail管理软件◈◈◈✿★。
1998年4月◈◈◈✿★,我们网络管理中心向省科委上报了《“山西省科技信息网地市科委节点工程实施方案”的报告》◈◈◈✿★,并开始进行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1998年6月◈◈◈✿★,省科委下达了《关于地市科委科技信息网络工作的通知》(晋科函 [1998]73号)◈◈◈✿★,决定实施山西省科技信息网地市科委网络工程◈◈◈✿★。
为了保证系统建设的质量◈◈◈✿★,省科委决定这项工程由我们网络管理中心负责策划◈◈◈✿★、设计与实施◈◈◈✿★,进行网络设备的选型◈◈◈✿★、配置安装◈◈◈✿★、调试以及系统部署等工作◈◈◈✿★,并指导地市科委网络节点的建设及应用开发◈◈◈✿★,地市科委信息中心配合这项工程的实施◈◈◈✿★。
接《通知》后◈◈◈✿★,我们对11地市科委的现状和需求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与完善《山西省科技信息网地市科委节点工程实施方案》◈◈◈✿★。
1998年8月◈◈◈✿★,省科委下达了《关于实施“山西省科技信息网地市科委站点工程”的通知》(晋科函 [1998]104号)◈◈◈✿★,地市科委网络工程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在对全省11个地市科委的现状◈◈◈✿★、需求进行认真全面的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后狼队下载官网◈◈◈✿★,在认真总结山西省科技信息网络中心的建设工程经验基础上◈◈◈✿★,我们对山西省科技信息网地市科委网络工程进行全面规划◈◈◈✿★,精心设计了工程实施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地展开了地市科委网络工程的实施◈◈◈✿★。
根据《山西省科技信息网地市科委节点工程实施方案》◈◈◈✿★,我们为11地市科委网络进行了统一设计◈◈◈✿★,购置并安装调试了专门用于地市科委站点连接Internet的通信设备(路由器3600)和接入设备(modem pool)◈◈◈✿★,配置了DNS◈◈◈✿★、Email◈◈◈✿★、Web◈◈◈✿★、数据库等服务器◈◈◈✿★,UPS电源系统◈◈◈✿★,以满足网络管理和系统运行的需要◈◈◈✿★。
为保证系统的性能◈◈◈✿★,我们针对节点工程的实际需求◈◈◈✿★,与多方设备供应商进行了谈判◈◈◈✿★,选择了性能价格比最优的设备◈◈◈✿★,从设备选型◈◈◈✿★、定货◈◈◈✿★、验货◈◈◈✿★,中心技术人员层层把关◈◈◈✿★,使地市级中心网络系统的建设具备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为了地市科委网络工程的顺利完成◈◈◈✿★,我们动员全中心力量◈◈◈✿★,采取分工协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与技术特长◈◈◈✿★,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心派出技术人员到各地市科委◈◈◈✿★,指导他们进行站点场地建设◈◈◈✿★,并逐个进行安装调试◈◈◈✿★。系统安装调试以系统部为主◈◈◈✿★,其他部门配合◈◈◈✿★,培训以资源开发部为主◈◈◈✿★,其它部门配合◈◈◈✿★,这样交叉作业澳门新葡萄官方网站是多少◈◈◈✿★,统一调度◈◈◈✿★,提高了效率◈◈◈✿★,同时也保证了其它工作的正常进行◈◈◈✿★。
鉴于山西省科技信息网是我省第一个覆盖全省11个地市专业广域网◈◈◈✿★,对我省网络建设与信息化事业的示范推动作用◈◈◈✿★,考虑到网络建设初始的线路费比较昂贵和地市科委对网络运行费用的承受能力◈◈◈✿★,同时也注意到初始网络通信信息流量也较小的现实◈◈◈✿★,从实际情况出发◈◈◈✿★,除太原和晋中地区科委通过微波方式通信外◈◈◈✿★,与其它地市科委网络信息中心的连接均采用DDR方式◈◈◈✿★,并通过我中心与Internet导通◈◈◈✿★。
为了保证科技信息网二级系统的管理和运行◈◈◈✿★,对我中心省级站点与地市级站点的连通进行了配套建设◈◈◈✿★。为保证网络连接的速度和带宽◈◈◈✿★,除申请一条到国家科技信息网的数字数据专用线KDDN)用于科技网系统外◈◈◈✿★;又将9条电话线用到各地市级站点的(DDR线个IP地址)◈◈◈✿★,以保证给各地市中心站点分配足够的地址空间◈◈◈✿★。
在各地市科委和相关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各地市科委的网站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1999年底◈◈◈✿★,覆盖全省11个地市的山西省科技信息网全面投入运行◈◈◈✿★。
地市科委网络工程实施之初◈◈◈✿★,地市科委网络信息技术人员相对匮乏◈◈◈✿★,技术基础差◈◈◈✿★,没有实际经验◈◈◈✿★。为确保系统建成后的良好运行◈◈◈✿★,我们首先为地市级站点培训网管人员◈◈◈✿★。培训办法除举办专门学习班外◈◈◈✿★,还采取让他们在中心技术人员指导下自己动手的措施◈◈◈✿★,以提高地市站点技术人员的水平和能力◈◈◈✿★。
为保证在地市级站点开通之时◈◈◈✿★,各地市的信息系统同时上网◈◈◈✿★,我们对地市科委的技术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98年培训组织了两期◈◈◈✿★,第一期进行Internet基础◈◈◈✿★,系统安装和使用◈◈◈✿★、浏览器使用◈◈◈✿★、信息开发工具HTML语言◈◈◈✿★、Photoshop图形图像制作工具◈◈◈✿★、网页制作工具等的培训◈◈◈✿★。第二期进行了Web网上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专题培训◈◈◈✿★,从信息系统的策划◈◈◈✿★、设计◈◈◈✿★、制作◈◈◈✿★、集成进行了系统培训◈◈◈✿★,并指导地市技术人员建立各地市的网上信息系统◈◈◈✿★。
为了提高培训效果◈◈◈✿★,我们采取基础和应用相结合以应用为主◈◈◈✿★、策划设计和制作开发相结合以制作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的方式◈◈◈✿★,特别在第二期◈◈◈✿★,采用示范与指导◈◈◈✿★,手把手教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效率◈◈◈✿★,使基础不太好的地市的同志进步也很快◈◈◈✿★。一些地市网上信息系统开发已有了些进展◈◈◈✿★。例如大同市制作的Web信息系统将初始样本系统拿来太原◈◈◈✿★,经我们指导后又去进行了提高与深化开发◈◈◈✿★。
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延续性◈◈◈✿★,推动各地市科委网站网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我们把基点放在为各地市科委信息中心培养一支队伍的基点上◈◈◈✿★,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地市科委信息中心技术人员逐步独立工作◈◈◈✿★。
加强针对各站出现的问题进行多次多种有针对性的培训◈◈◈✿★。我们对各地市科委网站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自编了针对性强的实用教材◈◈◈✿★,进行集中或分散培训和指导狼队下载官网◈◈◈✿★。
当地市科委网站发生问题时◈◈◈✿★,不是采取包办处理的办法◈◈◈✿★,而是坚持指导为主的方针◈◈◈✿★。对于一般问题◈◈◈✿★,采取电话或E—mail解答咨询的方式◈◈◈✿★,对于较大的问题◈◈◈✿★,亲赴现场◈◈◈✿★,指导地市科委网站相关人员解决发生的问题◈◈◈✿★。
在建设地市科委网站的同时◈◈◈✿★,我们还积极推动地市科委网络信息应用工作◈◈◈✿★。一方面◈◈◈✿★,借到各地市科委网站帮助解决具体技术问题之机◈◈◈✿★,引导各地市科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推动当地的网络信息应用工作◈◈◈✿★,提建议◈◈◈✿★、出主意◈◈◈✿★,还帮助各地市科委网站建立相关的网管制度◈◈◈✿★、安全规程和保密措施◈◈◈✿★;另一方面◈◈◈✿★,积极为各地市科委的网络信息化事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中心先后帮助朔州市科委◈◈◈✿★、运城地区科委进行了局域网的设计和实施◈◈◈✿★,有效地推动了地市科委网络信息化事业的发展◈◈◈✿★。
从1996年开始◈◈◈✿★,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山西省科技信息网逐步建立了三条通信通路与Internet导通◈◈◈✿★。一条是经太原理工大学到清华大学(CERNET中心)的64K DDN线年上半年◈◈◈✿★,接到CERNet的线K)◈◈◈✿★;一条是到中国信息研究所(国家科技信息网络中心)的独享的64K DDN线路◈◈◈✿★,作为与国家科技信息网互联的骨干◈◈◈✿★;另有VSAT网通过金桥网(GBNet)与Internet导通◈◈◈✿★,作为备份通道◈◈◈✿★。1999年底◈◈◈✿★,光端机已在省科委大楼调通◈◈◈✿★,光缆直接进入省级中心节点◈◈◈✿★。
覆盖全省11个地市的山西省科技信息网全面投入运行后◈◈◈✿★,根据几年网络运行的统计数据◈◈◈✿★,中心重点对网络通信系统进行了再设计◈◈◈✿★,重新调整了线路和相关设备的负荷◈◈◈✿★,进行了内部通信互联的试验狼队下载官网◈◈◈✿★,完成了网络通信系统的整合集成◈◈◈✿★。
随着用户的不断增加◈◈◈✿★,1999年又新增了30对通信电缆◈◈◈✿★,大大扩大了接入容量◈◈◈✿★。为了满足接入的需求◈◈◈✿★,在微波通信接入◈◈◈✿★、DDR方式接入的同时◈◈◈✿★,中心采取租用邮电部门通信信道(如X.26◈◈◈✿★、DDN等)的方法拓展接入服务◈◈◈✿★;为满足个人用户或小团体用户接入服务的需求◈◈◈✿★,中心又配置了拔号接入设备modem pool◈◈◈✿★。
为了提高太原市网络站点和用户互访的速度◈◈◈✿★,经和太原有线电视台◈◈◈✿★、省经济信息中心◈◈◈✿★、太原理工大学网络中心等多次协商◈◈◈✿★,决定通过太原有线电视台ATM城域网实现了科技信息网与经济信息网◈◈◈✿★、教育科研网的直接互联◈◈◈✿★,并联合开发城域网信息业务◈◈◈✿★。这样◈◈◈✿★,不仅实现太原市网络站点和用户的直接互访◈◈◈✿★,而且由于太原有线电视台ATM城域网是宽带网◈◈◈✿★,大大提高互访速度◈◈◈✿★,并为拓展宽带业务奠定了基础◈◈◈✿★。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在系统设备上也进行了扩展和升级◈◈◈✿★。路由器从CSICO 2511改为4500◈◈◈✿★,增加了访问服务器以满足拨号业务的需求◈◈◈✿★,对原有服务器进行了必要的扩展◈◈◈✿★、升级◈◈◈✿★,同时增购了部分服务器◈◈◈✿★,将服务器的功能定位更加专一化◈◈◈✿★,并提升了代理服务器◈◈◈✿★,这样既保证服务器的性能发挥◈◈◈✿★,又提高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为保证电源系统的安全可靠◈◈◈✿★,对电源线路进行了改造◈◈◈✿★,增加了UPS的容量◈◈◈✿★。
随着系统的不断扩展和升级◈◈◈✿★,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接入用户的增多◈◈◈✿★,访问率的提高◈◈◈✿★,系统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此◈◈◈✿★,中心将系统安全体系建设作为网络管理系统最主要的任务之一◈◈◈✿★。通过加强电源系统安全建设◈◈◈✿★,建立分布式网络体系◈◈◈✿★,建立防火墙系统◈◈◈✿★,建立和健全安全运行制度◈◈◈✿★,来确保整个网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从技术上说◈◈◈✿★,山西省科技信息网络是一以Internet为主体技术◈◈◈✿★、以跨平台技术为支撑的异构结构网络◈◈◈✿★。
到1999年底◈◈◈✿★,覆盖全省11个地市的山西省科技信息网络体系正式建成◈◈◈✿★。在此基础上◈◈◈✿★,我们坚持渐进式滚动发展策略◈◈◈✿★,不断注入新技术◈◈◈✿★,推进网络信息系统的升级与拓展◈◈◈✿★。
山西省科技信息网是我省第一个尝试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专业广域网◈◈◈✿★,在构建网络体系过程中◈◈◈✿★,需要对网络建设的模式◈◈◈✿★、网络架构与开发技术等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基于Internet技术构建网络信息系统的经验◈◈◈✿★,获得推动全省网络建设的模式与技术◈◈◈✿★,为我省的信息化事业培养与造就队伍与人才◈◈◈✿★,对我省网络建设与信息化事业真正起到示范推动作用◈◈◈✿★。因此◈◈◈✿★,我们网络管理中心团队以率先吃螃蟹的精神◈◈◈✿★,坚持自主构建系统◈◈◈✿★。山西省科技信息网的建设从规划◈◈◈✿★、设计到实施◈◈◈✿★,从设备选型◈◈◈✿★、购置◈◈◈✿★、安装调试到系统的架构◈◈◈✿★、部署到构建◈◈◈✿★,全部由中心的技术人员自主实施◈◈◈✿★;从网管软件◈◈◈✿★、邮件管理软件到应用软件的开发◈◈◈✿★,从WEB网站的设计◈◈◈✿★、页面的制作到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数据库的建设◈◈◈✿★,全部由中心的技术人员实施◈◈◈✿★。
山西省科技信息网是一个基于Internet技术而组成的网络◈◈◈✿★,也是一个开放的和社会化的网络◈◈◈✿★。从专业领域而言◈◈◈✿★,覆盖全省11个地市的山西省科技信息网与国家科技信息网相连并作为它的一个子网◈◈◈✿★,是一个省级科技专业网◈◈◈✿★;它与各专业网络将通过互连而发展◈◈◈✿★,是我省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山西省科技信息网以一个整体网络与Internet相连◈◈◈✿★,是我省最早提供网络接入与信息服务的社会化网络◈◈◈✿★,对开创山西互联网时代◈◈◈✿★、推动山西网络建设和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在建设科技信息网的同时◈◈◈✿★,省科委还十分注重机关自身的网络建设与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此◈◈◈✿★,我们中心下大力气抓好省科委机关的网络建设和信息技术在科技管理与服务的应用◈◈◈✿★,力争为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科技管理的规范化◈◈◈✿★、决策的科学化起到示范作用◈◈◈✿★。
1992年◈◈◈✿★,省科委就决定构建机关局域网◈◈◈✿★,并委托省自动化所以项目形式实施◈◈◈✿★。当时我还在省自动化所所长任上◈◈◈✿★,省网络管理中心的田沁祥◈◈◈✿★、任军◈◈◈✿★、陈庆伟◈◈◈✿★、孙跃军◈◈◈✿★、姬有印等均为项目组的骨干成员◈◈◈✿★,鉴于当时的网络技术狼队下载官网◈◈◈✿★,那时构建的是基于C/S结构和技术的Novell的网络系统◈◈◈✿★:采用的是以太网(Ethernet)技术◈◈◈✿★,网络操作系统是Novell公司的Netware4.12◈◈◈✿★,局域网可连接100个用户◈◈◈✿★。1994年下半年◈◈◈✿★,山西省科委实现了与省政府办公厅的点对点通信◈◈◈✿★,接着又实现了与下属单位的点对点通信◈◈◈✿★。
山西省科委机关局域网的建立以及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山西省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科技管理的规范化◈◈◈✿★、决策的科学化起到了示范作用◈◈◈✿★,在全国科委系统计算机应用方面走在了前列◈◈◈✿★,得到了各方的好评◈◈◈✿★。1995年◈◈◈✿★,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先后两次在山西省科委召开办公自动化现场演示会◈◈◈✿★。1998年该系统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获得1999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随着科技信息网的建立◈◈◈✿★,科委与外部世界信息交流活动的不断增加◈◈◈✿★;网络中心站点的建成和发展◈◈◈✿★,地市科委网络工程的实施◈◈◈✿★,使科委网络系统传输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网络管理工作也更加繁重◈◈◈✿★,原有的网络系统逐渐暴露出它的局限性◈◈◈✿★,省科委的网络系统将很难满足不断增长的应用需求◈◈◈✿★。
为了适应工作的需求与发展的需要◈◈◈✿★,推进委机关的信息化进程◈◈◈✿★,山西省科委决定对科委机关内部局域网升级◈◈◈✿★。1998年开始◈◈◈✿★,我中心对山西省科委局域网进行了升级◈◈◈✿★,在委机关的网络系统原有基础上◈◈◈✿★,改造升级方案采用Window NT建网技术◈◈◈✿★。网络系统设立了专用服务器◈◈◈✿★,安装了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NT 4.0◈◈◈✿★,开发了共享文件服务器系统◈◈◈✿★。
与此同时◈◈◈✿★,我们对省科委的网络系统进行了改造◈◈◈✿★,引入Internet技术◈◈◈✿★,采用TCP/IP技术组网◈◈◈✿★,设立局域网与网络中心互联的网关◈◈◈✿★,局域网向山西省科技信息网延伸◈◈◈✿★,并与Internet导通◈◈◈✿★。山西省科委机关内部通过局域网和代理服务器对Internet进行电子邮件传输和Web资源的访问◈◈◈✿★。
随着应用的深化和发展的需要◈◈◈✿★,2000年开始◈◈◈✿★,我们组织力量对山西省科技厅网络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造◈◈◈✿★。厅机关大楼内部网按照Intranet进行规划与建设◈◈◈✿★,主干为25心大对数电缆◈◈◈✿★,水平线采用AMP五类双绞线◈◈◈✿★,中心节点采用智能交换机◈◈◈✿★,楼层采用交换机与集线器实现◈◈◈✿★。同时◈◈◈✿★,对山西省科技厅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再开发◈◈◈✿★,运行体系由C/S结构改为B/S结构◈◈◈✿★。“中国山西之窗”作为山西省科技厅网站供用户访问◈◈◈✿★,科技厅网络系统实现了由孤立的局域网到与Internet相连的进化◈◈◈✿★。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在全球的迅速推进◈◈◈✿★。200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山西省科技厅网络系统的建设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根据厅党组的要求◈◈◈✿★,我们遵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方针◈◈◈✿★,在对科技厅网络建设和系统开发深入进行系统分析之后◈◈◈✿★,按照中央关于电子政务建设技术路线◈◈◈✿★,对科技厅网络系统重新进行全面规划与设计◈◈◈✿★,在厅党组领导与厅机关各处室的密切配合下◈◈◈✿★,全面开展了基于电子政务建设战略的网络建设和应用开发◈◈◈✿★。
科技电子政务系统分为科技厅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并由两个统一的电子网络平台支撑◈◈◈✿★。科技厅政务内网和外网之间实施物理隔离◈◈◈✿★,内网和外网从主干线路到终端设备完全独立◈◈◈✿★;外网和互联网之间采用防火墙◈◈◈✿★、代理服务器或安全网关进行逻辑隔离◈◈◈✿★。政务内网面向机关内部◈◈◈✿★,为厅机关的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业务服务◈◈◈✿★,政务外网基于互联网技术构建◈◈◈✿★,为科技厅面向企业◈◈◈✿★、社会公众的管理和服务业务提供开放的网络支撑平台◈◈◈✿★。建立了山西省科技电子政务系统的完整的◈◈◈✿★、开放的◈◈◈✿★、易于开发和应用的基础环境◈◈◈✿★。
网络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是一个过程◈◈◈✿★。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我们中心坚持边建设◈◈◈✿★、边调整◈◈◈✿★、边发挥作用◈◈◈✿★、不断完善的渐进式开发模式◈◈◈✿★,并根据时代的进步和需求的拓展◈◈◈✿★,每年都进行深化设计和适时系统升级和相关建设◈◈◈✿★,使山西省科技信息网的规模和效能不断得到快速稳步和健康发展◈◈◈✿★。
2000年◈◈◈✿★,山西省科技信息网已成为山西省最大的覆盖全省的专业信息网之一◈◈◈✿★。2003年◈◈◈✿★,在科技内网外网建设的同时◈◈◈✿★,山西省科技信息网陆续完成与山西省财政◈◈◈✿★、省政府◈◈◈✿★、国家科技部的专网互联◈◈◈✿★。
2004年初实现了与山西省财政厅的2M连接◈◈◈✿★,接入到山西省财政专网◈◈◈✿★,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设在网络中心◈◈◈✿★,厅内设接入节点◈◈◈✿★。使科技厅财务业务在省财政专网上随时办理和实时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年与科技部信息中心实现2M连接◈◈◈✿★,接入科技部业务专网◈◈◈✿★,通过专网传递和共享科技业务信息◈◈◈✿★。我们还完成了科技部要求的视频会议会场的建设◈◈◈✿★,在省科技厅二楼会议室和大报告厅部署了视频会议设备◈◈◈✿★。并通过科技部专网◈◈◈✿★,多次顺利完成科技系统召开的全国网上视频会议◈◈◈✿★,尤其是圆满完成科技部于2005年4月1日在网上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实现网上视频互动和交流◈◈◈✿★,使整个科技厅公务员在第一时间能如亲临会场◈◈◈✿★,领会会议精神◈◈◈✿★。节省了办公开支◈◈◈✿★,提高了政务效率◈◈◈✿★。
2005年实施了与省政府政务专网的2M连接◈◈◈✿★,中心为全省电子政务网的中心级汇聚层◈◈◈✿★,厅内设公文收发◈◈◈✿★、信息传递和值班应急终端节点◈◈◈✿★。通过专网实时收发政府公文◈◈◈✿★,上报工作信息◈◈◈✿★,24小时专人值班◈◈◈✿★,应对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中心负责了省政府政务通道的实时畅通◈◈◈✿★,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根据国家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规划◈◈◈✿★,2007年初开始我中心主动与国家科技部联系◈◈◈✿★,汇报并展示我省科技信息网近年的建设情况和成果狼队下载官网◈◈◈✿★,调研◈◈◈✿★、学习国家和兄弟省市的建设经验◈◈◈✿★,积极争取加入国家科技信息服务建设体系◈◈◈✿★。
2007年6月◈◈◈✿★,中心被确定为“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第二批省级节点试点单位◈◈◈✿★。随着“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山西省节点建设”项目启动◈◈◈✿★,山西省科技信息网将在更高的层次上与时俱进◈◈◈✿★、不断稳步快速健康发展◈◈◈✿★。
通过多年的建设与滚动发展◈◈◈✿★,到21世纪初◈◈◈✿★,山西省科技信息网已建设成为一个以科技系统为主体◈◈◈✿★、与各专业网互通◈◈◈✿★、与Internet相连接◈◈◈✿★、覆盖全省科技系统的网络体系◈◈◈✿★,形成一个以科技信息为主体◈◈◈✿★、兼有各种信息资源◈◈◈✿★、具有综合处理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科技经济文化综合信息网络◈◈◈✿★,成为山西省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成为山西省重要的社会公众信息服务网络之一◈◈◈✿★,成为山西走向世界的重要的新型媒体◈◈◈✿★。
信息革命使人类社会开始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在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成为与原材料◈◈◈✿★、能源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信息时代的一个本质性特征◈◈◈✿★,是信息资源成为最重要的战略性的资源◈◈◈✿★。在信息时代◈◈◈✿★,信息成为与人◈◈◈✿★、财◈◈◈✿★、物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数据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开发以及数据库建设是信息化的基础◈◈◈✿★。无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是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的构建◈◈◈✿★,都必须以数据的数字化◈◈◈✿★、网络化为基础◈◈◈✿★,否则犹如塔建沙上◈◈◈✿★,顷刻便倒◈◈◈✿★。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国际竞争能力的增强◈◈◈✿★。1997年在深圳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将信息资源列为我国信息化体系六大要素中的第一要素◈◈◈✿★,确立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在我国信息化建设当中的核心地位◈◈◈✿★。
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始终把信息资源开发放在网络信息化事业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开发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科技信息数据库(如科技项目◈◈◈✿★、科研成果◈◈◈✿★、科技专利◈◈◈✿★、科技政策法规◈◈◈✿★、科研队伍◈◈◈✿★、科技人才等)的同时◈◈◈✿★,针对山西的特点◈◈◈✿★,重点开发了自然地理◈◈◈✿★、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山西历史◈◈◈✿★、三晋人物◈◈◈✿★、文物与旅游资源等方面的信息资源◈◈◈✿★,构建相应的信息库与数据库◈◈◈✿★。
1997年11月底◈◈◈✿★,根据山西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扩大会议精神◈◈◈✿★,山西省科委被定为山西省信息化领导组下设的“山西省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专业组”的牵头单位◈◈◈✿★,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则是该专业组的具体实施单位◈◈◈✿★。根据山西省科委制定的计划◈◈◈✿★,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负责具体落实该专业组的宗旨◈◈◈✿★、任务◈◈◈✿★、实施计划◈◈◈✿★、组织保证机构的建立等事宜◈◈◈✿★。
1997年底◈◈◈✿★,根据山西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意见◈◈◈✿★,省科委安排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负责“全省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规划”的起草工作◈◈◈✿★。1998年2月◈◈◈✿★,中心将“全省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规划”上报山西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0年◈◈◈✿★,在省科技厅的指导下◈◈◈✿★,中心在组织全省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详细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了《山西省信息资源开发“十五”规划方案》的制定工作◈◈◈✿★。
与此同时◈◈◈✿★,在省科委的支持下◈◈◈✿★,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和有关单位合作◈◈◈✿★,开展了“信息资源开发模式的研究”◈◈◈✿★、“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相关技术的开发”◈◈◈✿★、“全省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研究”等项目◈◈◈✿★,有效地推进了全省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工作快速稳步健康发展◈◈◈✿★。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网络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与关◈◈◈✿★。